电脑热点vpn
,曾在GE、维谛技术、当纳利、药明康德、信达生物等全球知名企业担任高管,曾实操若干采购供应链降本增效项目(累计降本数十亿),深谙企业战略和管理、组织发展和领导力提升。目前,人社部AIGC教材副主编,微博认证“AI专家”,沃顿商学院校友,社科院AI经济学博士在读。
近期,国内自媒体圈掀起了一阵热议:Manus这款被誉为“全球首个通用AI代理工具”疑似退出中国市场。打开其官网,曾经的“中文版本正在开发中”已悄然变为“Manus在你所在的地区不可用”。与此同时,之前高调宣布与阿里通义千问团队的战略合作公告从官网消失,前员工一句“不会继续推进”更让外界浮想联翩。这一切不禁让人发问:Manus为何选择挥别中国这片潜力无限的市场?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考量?这场突如其来的战略转向,又给中国AI行业带来了哪些启示?
2025年3月6日,Manus横空出世。这款由新加坡初创公司Monica(隶属于Butterfly Effect)打造的AI代理工具,以其自动化处理复杂在线任务的能力迅速席卷全球。它能帮助用户完成从数据分析到网站创建的各种任务,号称“让每个人都能拥有一个AI助手”。发布当天,X平台上的讨论热度飙升,国内用户更是将其与DeepSeek相提并论,称其为“中国AI的又一骄傲”。毕竟,Butterfly Effect的创始人团队——Red Xiao Hong、Peak Ji和Tao Zhang——都曾在中国AI领域崭露头角。
彼时,Manus对中国市场的重视显而易见。3月,官方宣布与阿里通义千问团队达成战略合作,旨在借助阿里强大的本地化能力和Qwen模型,快速抢占中国市场(来源:Monica官网公告,2025年3月)。这一合作被外界视为强强联合,不仅能提升Manus的技术实力,还能通过阿里的生态资源迅速触达国内用户。许多用户期待着这款工具能为日常工作带来革命性的便利,甚至有人在社交媒体上畅想,“有了Manus,996或许能变成轻松的007”。
更令人意外的是,前员工透露,与阿里的合作已无疾而终。这一切信号汇聚成一个清晰的事实:Manus正在从中国市场抽身。
在全球AI浪潮中,地缘政治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变量。中美之间的技术竞争日趋白热化,美国政府对中国科技企业的限制措施不断升级。从芯片出口禁令到投资审查,任何与中国相关的科技公司都可能面临严格的监管压力。Manus的母公司Butterfly Effect虽然注册在新加坡,但其创始人团队的中国背景和早期在中国市场的深耕,使其不可避免地被卷入这场博弈。
与此同时,国内AI生态虽然发展迅速,但与国际巨头相比仍有差距。阿里通义千问的Qwen模型虽然在中文处理能力上表现优异,但在全球通用性上难以与OpenAI的GPT系列抗衡。Manus若想在国际市场立足,必须依赖更广泛的算力和技术生态,而这恰恰是中国市场难以提供的。迁往新加坡后,Manus得以更便捷地获取国际供应链资源,并在技术上与全球领先的AI模型对接。这种“舍近求远”的选择,背后是对技术自主性和全球竞争力的长远考量。
Butterfly Effect的创始人团队在5月将总部迁至新加坡,并在旧金山和东京设立新办公室,招聘重点也转向美国和日本(来源:The Decoder,2025年7月11日)。这一系列动作表明,Manus的战略重心已从中国转向全球市场。新加坡作为国际金融中心,不仅拥有宽松的监管环境,还能为公司提供全球化的商业网络。而美国和日本作为AI技术应用的成熟市场,拥有更高的付费意愿和更大的市场潜力。报道显示,Manus计划通过美元定价实现更高的收入增长,这在中国市场难以实现(来源:Monica内部数据,2025年7月)。
此外,与阿里通义千问合作的终止也反映了这一战略调整。合作初期,阿里为Manus提供了强大的本地化支持,但随着公司将目标锁定为全球市场,与单一中国企业的深度绑定可能反而成为负担。阿里自身也在面对国际化过程中的监管压力,双方可能在战略方向上出现了分歧,最终选择和平分手。
Manus的退出并非个案,它折射出中国AI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面临的普遍困境。近年来,DeepSeek、Moonshot AI等中国AI公司都在尝试走出去,但地缘政治的阴霾始终挥之不去。美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吸引着每一家AI企业,但进入门槛却越来越高。监管审查、芯片限制、技术生态的差异,都成为中国AI公司国际化道路上的“拦路虎”。
更深层次来看,Manus的案例还暴露了AI行业在技术和商业模式上的双重挑战。AI代理工具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,OpenAI、Anthropic和Google等巨头凭借强大的算力和生态优势,牢牢占据市场主导地位。像Manus这样的初创公司,必须在技术和市场之间找到平衡点。退出中国市场或许是短期的阵痛,但能否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,仍需时间检验。
对于中国用户来说,Manus的退出无疑是个遗憾。这款工具曾被寄予厚望,很多人期待它能成为日常工作中的“超级助手”。如今,用户可能需要转向DeepSeek或Genspark等国内替代产品,或者通过VPN继续访问Manus。但更重要的是,这一事件提醒我们,AI行业的未来不仅取决于技术突破,还与政策、市场和全球合作密切相关。
从高调亮相到黯然退场,Manus的中国故事不过短短数月,却浓缩了AI行业在全球化浪潮中的曲折与挣扎。地缘政治的压力、芯片供应的瓶颈、战略重心的转移,共同推动了这场戏剧性的退出电脑热点vpn。然而,这并不是终点,而是新的开始。Butterfly Effect选择在新加坡重新出发,或许能在国际市场找到新的舞台。而对于中国AI行业来说,Manus的退出是一面镜子,映照出技术梦想与现实挑战的碰撞。